生肉中的旋毛虫

发布日期:2018-03-12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1100
马春梅

大事记: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欧洲、北美洲发病率较高。2001年12月,塞尔维亚发生一起旋毛虫病疫情,共导致309 人发病。自我国1964年首次报道人感染旋毛虫病例以来,该病曾在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92个县(市)暴发流行。2005年3月,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某村暴发了一起群体性旋毛虫病感染事件,共有68人发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属于寄生虫病之一。

病原体
      旋毛虫幼虫寄生于肌肉内,一般形成柠檬状的囊包,大小约0.25~0.5 毫米,内含一条螺旋状的幼虫。成虫寄生于十二指肠、盲肠。虫体细小,前端较细,后端稍粗。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携带旋毛虫的羊、牛、猪、狗和鼠等杂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人食用含有活旋毛虫囊包的肉后,可感染该病。旋毛虫幼虫主要在肌肉中生长,在全身许多部位均可存在。
传播途径:人或羊、猪、鼠吞食囊包后,旋毛虫幼虫在小肠上段自囊包中逸出,并钻入肠黏膜内,发育到性成熟阶段,交配后大多雄虫由肠道排出,雌虫继续长大,生产幼虫,幼虫大多经淋巴管、静脉、右心、肺进入体循环,散布到全身,一部分经消化道排出。幼虫到达肌肉后,形成囊包,囊包多见于横纹肌。

症状
      病人发病后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持续性高热、荨麻疹、斑丘疹、眼睑和面部浮肿等症状。病人常感到肌肉疼痛,以四肢肌肉为著。

治疗方法
      在感染后一周内使用丙硫咪唑(又名肠虫清、阿苯达唑),治愈率可达100%。

预防措施
1. 因囊包在70℃ 加热10 分钟即可杀死,所以不要吃生的或未熟的肉,应加热煮熟后食用。
2. 不购买、食用未经检疫的肉类。
3. 发现感染有旋毛虫病的肉要向相关部门举报。

本文摘自秦川教授主编的《我们身边的人兽共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