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 大贡献----实验动物做客“博物夜谈”科普活动

发布日期:2024-08-21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1630
      2024年8月7日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组织实验动物科普专家和科普志愿者参加了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小动物 大贡献----实验动物做客“博物夜谈”科普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科普讲座、科普知识展览、实验动物实物观察、显微镜使用观察、知识问答等形式,带领公众走进实验动物的世界,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了解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约5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科技发展处处长高苒研究员首先带来了一场题为《小动物 大贡献》的精彩科普讲座,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实验动物、常用实验动物有哪些、实验动物分级、为什么用动物做实验、实验动物的贡献、福利伦理等知识,在场的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高苒研究员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释,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不仅增进了同学们对实验动物科学的理解,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生物医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在实验动物实物展示区兴致盎然地近距离观察了现场展示的大鼠、裸鼠、部分不同毛色的小鼠、金黄地鼠等常用的实验动物。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传播团队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参展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在生命科学(如药物学、肿瘤学、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中的作用,并分享了实验室背后的故事与趣闻。在显微镜使用观察区现场体验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标本。另外,现场专家还介绍和展示了有关用于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的用具等。在科普知识展览区,参加活动的人员还参观了“常用实验动物”、“何为动物福利”、“不可把我当宠物养”、“人类替身”、“比较医学极简史”等系列科普展板17块。让大家对实验动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深刻认识到实验动物对推动生命科学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实验动物在医学相关研究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为了加深小同学对本次科普活动知识的了解,现场为每位小同学发放了知识问卷,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问题包括“世界上第一只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的动物是什么”“哪种动物的皮肤与人非常相似”“哪种动物常用于眼科研究”“哪些行业需要使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福利”等内容。现场还向同学们赠送了科普书籍《我们身边的人兽共患病》,让同学们在关爱动物的同时懂得如何科学地保护自己,免受新发动物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的伤害。

      活动现场还循环播放了《实验动物之歌》、《实验动物科学小知识》、《科普微课堂》《神奇可爱的BALB/c小鼠快来了解下吧》等有关实验动物科普知识的视频。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莱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了现场展示动物和福利用具。

      此次“博物夜谈”科普活动的举办,是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又一次尝试和创新。未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将继续秉承“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升科学素质”的科普服务宗旨,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为公众搭建起了解科学、探索科学的桥梁,推动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进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