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动物学会2020年度年报

发布日期:2021-01-15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4029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国以及世界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我国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地区都积极投入到了与疫情抗争的战役之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作为与生命科学研究相关的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2020年中,充分发挥学会自身的优势,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在上级主管部门、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积极组织专家开展了以线上为主,现场为辅的各类活动。

一、因地制宜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2020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以主办、协办、承办、指导等名义,以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共计开展了30余项学术交流活动。
1、第2届龙潭科学会议
      2020年11月19日-20日,第2届龙潭科学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邀请到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科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以及巴德年院士、刘德培院士、强伯勤院士、张学院士、黄璐琦院士、邵峰院士6位两院院士和来自国内外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企业等代表共囊盛会。
龙潭科学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联合发起和主办,宗旨是展示实验动物学在生命科学各大领域中的应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和比较医学研究成果,面向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创新知识和思维,交流知识理论技术,展望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中国实验动物的品牌学术活动。对引领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丰富学会的学术交流起到了很大促进。

2、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与学术交流研讨会
      2020年1月17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动物实验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鼠疫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鼠疫防控及研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与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成功举办,来自全国50余位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的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会。

3、农业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与应用研讨会
      2020年1月10日-11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农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主办,黑龙江省实验动物学会和济南鑫盛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农业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与应用研讨会在济南泉盈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国内从事农业实验动物资源培育和质量检测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共计约5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研讨会
      2020年9月28日-10月1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研讨会在兰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医药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承办。甘肃中医药大学汪永锋副校长、甘肃省科学技术厅资源管理处吴勇利处长、甘肃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琪研究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医药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民利教授、专委会秘书长李伊为教授和专委会常委、委员们以及甘肃实验动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来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实验动物学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甘肃省实验动物管理部门领导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国内多家实验动物相关企业代表共98人参加了本次教学研讨会。

5、实验动物设备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
      2020年9月18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设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办,山东沃柏斯实验室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富康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设备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成功举办。本次学术交流会邀请本领域专家就实验动物模型与新冠疫情,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设施设计、建设、设备、管理、发展等相关内容进行分享与研讨,促进实验动物设施设备的国产化应用进程。

6、生物安全技术研讨会
      为了提高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整体水平,与国内本领域专家、企业家共同探讨动物模型与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政策法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等相关专题,并对设施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中的宝贵经验进行分享与研讨,2020年11月25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设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索特自控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泰尼百斯·中国、深圳柏安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纪盛通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生物安全技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7、新冠背景下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
      2020年12月11日-13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灵长类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和苏州西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新冠背景下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苏州福朋喜来登酒店成功召开,从事实验动物相关领域的170多位参会代表和应邀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8、全国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高端论坛暨小型猪学术年会
      2020年12月11日,由五邑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办、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小型猪专业委员会、广州华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高端论坛暨小型猪学术年会”在江门市五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6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以及从事与大动物模型研究相关的120多位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探讨涉及人类疾病大动物模型制作、大型实验动物在生物医药研发中的应用等议题。

9、动物模型与生物安全研讨会
      2020年10月9日-13日,动物模型与生物安全研讨会暨国家继续教育培训班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动物实验生物安全委员会、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方式同步进行,来自全国的300多位动物设施、动物模型与生物安全等领域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10、2020中国动物病理读片交流论坛
      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病理师分会、中国兽医协会实验动物兽医分会、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共同指导,山东农业大学与北京远大星火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动物病理读片交流论坛于2020年12月11日-13日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泰安市隆重举行,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269位动物病理学工作者参会交流。

11、实验动物小鼠荷瘤及大鼠术中管理技术经验讲座(线上)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培育并应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采取科学的、标准化的实验方法,可以避免技术环节失误给实验结果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增强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为满足相关专业研究生对实验动物管理及动物实验操作技能实际需求,2020年10月17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屏障医学专业委员会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主任闫玉军讲授题为“小鼠荷瘤实验及大鼠术期管理”的线上讲座。

12、无菌动物专业委员会线上学术交流(线上)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需要,无菌动物专业委员会2020年11月16日以线上形式开展学术交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军军教授在报告中对不同肠段生理功能及其微生物组的空间异质性,通过粪菌移植对肠道菌群进行靶向性定植干预等专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内容丰富精彩。进入会议室参加交流人数最多达到97人,报告结束后参与人员还和王教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了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

13、新冠病毒疾病实验动物模型国际视频研讨会(线上)
      2020年4月7日,应葡萄牙、意大利、巴西、巴基斯坦和阿联酋国家专家要求,新冠病毒疾病实验动物模型国际视频研讨会举办,会议主要介绍了我国在COVID-19ACE2小鼠和恒河猴两种新冠病毒疾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评价指标及应用。

14、新冠病毒疾病模型评价技术规范研讨会(线上)
      2020年2月9日,新冠病毒疾病模型评价技术规范研讨会以视频形式举办,会议就制定新冠病毒疾病动物模型评价技术规范进行了学术交流,为科技部鉴定和评价新冠病毒疾病动物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二、继续开展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的培训
      2020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开展多次线上培训活动,同时也适时举办了多期线下培训。包括各分支机构在内,共计开展了20余期培训活动。

1、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等级培训班
      2020年9月26日-30日、10月18日-22日及10月19日-23日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继续教育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举办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等级培训班及专业水平评价考试,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科学进展与基本理论,常规实验动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环境设施,疾病防控以及实验动物学相关研究技术与方法,涵盖现代实验动物学的各个方面内容,围绕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考试(初、中、高级),重点讲授考试大纲、考试制度、考试安排以及考试题目等内容。

2、实验动物医师专业技术等级培训班
      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华联美德实验动物培训中心承办的实验动物医师专业技术等级培训班在苏州高新区举行培训班,分别于2020年8月18日-21日、11月11日-14日。该次培训主要是为提高实验动物医师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发展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高行业竞争力,建设实验动物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和专业水平评价体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即将开展“实验动物医师专业水平评价”工作。

3、动物实验基础操作技术培训班
      2020年9月12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举办了动物实验基础操作技术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旨在满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需求,使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掌握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规范操作方法,凡从事实验动物研究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均可参加。主要针对实验大、小鼠的性别与年龄鉴定;实验大、小鼠的抓取和保定;实验大、小鼠的编号方法;实验大、小鼠采血技术(大鼠心脏穿刺取血)以及实验大、小鼠的解剖等基本实验操作进行培训。

4、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班
      为加强实验动物管理,让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针对北京地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在2020年共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人数为367人,全部参加了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考试,通过率为100%。

5、实验动物平台培训
      2020年6月24日,中国实验动物免疫与细胞治疗专委会在上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举办了实验动物平台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动物伦理、分类、动物实验技能培训,30余人接受培训。

6、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系列培训(线上)
      2020年4月29日-7月30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打造了关于高等级生物设施的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及操作技术等系列在线直播课程。以线上直播授课的方式,来满足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培训需求。
      在总共举办的8期培训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占玲俊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魏强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综合设计所梁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向志光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蒋晋生高级工程师及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刘培源高级工程师分别就高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活动管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风险识别与控制、生物安全活动中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全生命周期建设流程、实验动物医师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作用以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暖通设计进行性等进行了培训与讲解。

7、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和应用系列培训(线上)
      2020年8月2日-30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开展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和应用系列培训,采用线上直播形式。该次培训旨在满足广大科研人员对疾病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与应用的需求,在总共举办的5期培训中,特邀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家大教授、广州医科大学赵金存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崔晓兰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苗明三教授、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梅其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魏强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陈柏安副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张丹参教授及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蔡卫斌教授分别就小鼠疾病模型的制备和应用、Generation of a Broadly Useful Model for COVID-19 Pathogenesis Vaccination and Treatment、防治新冠病毒中药药效评价中的动物模型、动物模型评价的再思考、心衰动物模型研究的进展、新型冠状病毒模型与标准、阿尔茨海默病灵长动物模型神经病变鉴定及活体成像技术研发、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的制备和检测方法及基因修饰小鼠制作与使用进行了培训与讨论。

8、实验动物医师系列培训(线上)
      2020年9月9日-28日,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动物医师的职业技能,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医师工作委员会举办实验动物医师系列培训共4期,使用腾讯会议直播平台更加高效的进行课程的开展。该次培训特邀迪哲医药卢晓主治兽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卢选成研究员、赛诺菲公司全球研发中心转化体内模型研究平台庞万勇博士、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潘学营博士、上海盛能医药器械有限公司吴云桃总兽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高虹教授、维通利华韩雪博士分别就实验动物饲养的欧洲标准、实验动物兽医在实验动物(福利)认证中(CNAS和AAALAC)的职责作用和能力要求、实验动物安乐死指南更新、医疗器械测试中的动物福利、实验动物兽医在ABSL3实验室建设及运营中的职责及能力要求、常见啮齿类动物病原对动物健康福利和科研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监测计划制定及实验猕猴的健康监测和重要疾病病原体对健康福利和科研的影响等8个专题进行的授课。

9、继续教育网络平台的使用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整合已有继续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与网络多媒体等新的培训理念与技术手段,建设实验动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平台,为持续性、跟踪性地开展专业技术等级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技术支持。2019年网络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全年有效注册500余人,课程收看30000余次。
      继续教育网络平台依据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技术等级培训项目进行搭建。同时,利用网络培训平台进行人才的系统管理。实现在线学习的人员管理、开课选课、学习过程管理、网络考试以及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一站式”在线学习管理功能。

三、利用多种宣传平台,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科普活动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以后,针对社会上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流传的不实谣言,主动开展和参加科普工作,组织领域内的专家和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科普活动。这些科普的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新冠肺炎的日常防控以及新冠肺炎与动物、宠物等,撰写科普文章。同时,利用现代科技传播手段,通过微信、互联网、报刊杂志、宣传橱窗等途径传播科学知识。
      2020年,学会主要开展以“疫情防控”为主的科普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总共撰写了50多篇科普文章,分别通过中国科协“科界”、学会官方网站、微信服务号、订阅号、科普公众号以及《第一财经》、《科技日报》、《科普时报》等宣传媒介推广;制作科普宣传展板28块;组织6次科普活动;开展2次线上讲座。内容涉及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防控措施、心理调节、人文关爱等。为有效、科学的防控疫情,战胜疫情做出了贡献。并获得了社会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和表彰。

1、利用公众活动日,参加社区科普活动
      配合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深入社区街道,与社区共同开展“团结引领为民路,开放合作迎小康”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活动现场,展示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心理应对”“疫情对实验动物行业的警示”等系列科普展板,发放科普图书,向民众普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兽共患病的预防、宠物的饲养等科学知识。
      在世界实验动物纪念日当天,举办了“尊重生命、善待动物”的线上讲座,广泛宣传了实验动物相关科学知识。
助力“典赞·2020科普中国”宣传推选活动,增强科普工作者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学会开展了“典赞·2020科普中国”宣传推选工作。

2、配合新闻媒体,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是否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疫情期间如何佩戴口罩等民众关心的问题,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撰写文章,详细解读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防护措施。
      对于“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率为何这么高”、“基因编辑技术‘剪’出肉多个大黄颡鱼”,撰写科普文章,发表于《科技日报》上,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大众解读了专业的知识。
      针对“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肠道症状这个问题,专门为此撰写了科普文章,发表在《科普时报》上,及时解答了有关新冠肺炎的传播渠道等问题。对于“为何说新冠病毒既非制造,也非漏泄”,撰写科普文章,发表于《第一财经》上,对这一社会关注热点进行了及时的解答。

3、与中国科协“科界”、“今日科协”联合开展科普活动
      与中国科协“科界”合作,共建“爱宠疫情防护专栏”,在专栏中刊载推送了“宠物需要带口罩吗?”、“疫情期间,如何爱护宠物”等4篇专题文章。结合实验动物的相关特点,为疫情期间与宠物如何相处提供正确的方式方法。撰写了“过敏人群应倍加小心抗新冠”专题文章,发表在中国科协“今日科协”微信公众号上。

4、为青少年开展科普
      为了使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在疫情期间了解和学习掌握有关新冠肺炎的知识,防治新冠肺炎的传播与感染,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了原创科普作品全民征集活动—“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青少年原创科普作品征集活动—“谢谢你,打怪的叔叔阿姨”、线上原创短视频征集活动—“宅家抗疫,我有新招“等多项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抗疫科普活动,并作为活动的评审专家,支持和鼓励青少年开展疫情防控的科普活动。

5、利用展板形式,为社区居民开展科普
      利用社区内的室外橱窗,开展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科普活动,为周边居民科普了“我是社区居民,我配合社区防控”、“开学喽,面对新冠我们应该这样做”、“新冠、流感症状难分,今年秋冬季怎么办?”等相关知识,使社区居民方便快捷地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知识,告别旧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

6、开展线上科普
      2020年10月27日,举办“珍爱生命,从心开始”“恼人的慢性咽炎”线上公益讲座,普及急性心梗和慢性咽炎相关知识。
      利用网络,开展线上讲座“疫情期间人员防控知识普及”,讲解了人员日常防护、环境的消毒与公共卫生要求等内容,及时指导大家如何安全防控。

7、出版科普图书
      参加中国科协作家协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科普创作支持计划,主编撰写了原创科普图书《亲密,有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向读者介绍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患人兽共患疾病”等知识。

四、继续加强和规范学会组织建设
1、农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换届
      2020年1月10日-11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农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按照《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组建了第四届农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和分支机构负责人,聘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新当选的主任委员曲连东研究员做了《第四届农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划》报告,从九个方面对专委会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规划,委员会要紧跟农业实验动物当前国内外进展情况,紧密围绕农业实验动物资源创制、标准研究制定、设施建设、设备研发者四个主题开展系列的活动。

2、实验动物设备工程专业委员会换届
      2020年9月18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设备工程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青岛成功举办。换届工作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进展顺利。前期经换届筹备组和学会充分酝酿,组建了第四届实验动物设备工程专业委员会,并于本次会议宣布。会议现场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同时提名聘任新一届委员会秘书长。当选主任委员田孟晋带领新一届委员会提出并讨论了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

3、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换届
      2020年12月1日下午,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委员会委员、学会领导等共计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委员会负责人,并聘任秘书长。新任主任委员岳秉飞研究员提出了新一届委员会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满足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的需求,引领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研究,促进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事业发展,促进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研究技术及产业的整体发展,并推动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实现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接轨,促进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国际化发展。

4、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2020年12月5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中医药大学召开。
会议委员会全体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提名并聘任委员会秘书长。当选主任委员陈民利教授做了委员会的工作规划报告。全体委员对工作规划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审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会议一致认为,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的工作应该围绕维护女科技工作者权利和推动女科技工作者成长等方面开展,收集实验动物行业女科技工作者有关的优秀素材,了解实验动物行业女科技工作者的问题和需求,组织以女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各种活动。

5、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按照学会章程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等工作会议,审议重要议项。本年度截至目前,共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七次会议(1月,北京)、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八次会议(11月,通讯)。常务理事会按章程要求审议学会重要事项,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注册公司、团体标准、党建等。同时,本年度召开了第一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1月,北京),对学会理事会工作予以监督。

6、其他组织建设工作
      学会各分支机构利用各种会议机会召开工作会议。学会鼓励和积极配合各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在工作中制定和完善开展活动的相关规则,对分支机构的活动流程、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规范化进行指导和帮助。
      根据民政部、中央军委的相关要求,以及中国科协关于开展涉军人员和单位统计的通知,学会本年度对学会理事会、监事会、各分支机构、会员进行了摸底排查,更新涉军人员部职别信息。

五、编辑出版
1、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AMEM)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AMEM)于2018年3月创刊,季刊,目前,AMEM已出版11期,并已相继被PMC、CSCD、DOAJ、中国知网、万方等多个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2、《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从1993年创刊至2020年,继续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等数据库收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在1991年创刊后至2020年,继续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等数据库收录。

3、出版《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汇编(第四卷)》
      实验动物科学丛书实验动物管理系列图书——《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汇编(第四卷)》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4、实验动物科学系列丛书
      2020年学会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实验动物科学系列图书3册:《大鼠和小鼠传染性疾病及临床症状图册》、《比较传染病学—病毒性疾病》、《比较组织学》。
      实验动物科普图书1册:《亲密,有隙》

六、科技奖励与人才举荐
1、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
      2020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初审和终审专家组评审,最终会议评出一等奖项目3项、二等奖项目4项、三等奖项目3项,优秀青年人才奖3人。

2、第五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2021)
      为引导和支持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含学会联合体)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并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按照《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组织开展生命科学领域2019-2021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人才遴选工作。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推荐的宋志琦、张颖、孙楠、张钰等4位年青学者入选。

3、其他奖项的推选、推荐
      2020年,学会根据中国科协相关工作精神,对各类奖项开展全国范围的宣传和征集,为实验动物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工作、提升自我的机会。学会向科协推荐第二届创新争先奖候选团队1个,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2名,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候选人1名。

七、实验动物标准制定
1、国家标准制修订
      制订颁布《实验动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动物模型制备指南》(标准号:20201828-Z-469)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完成五项国标(安乐死指南、生物安全、健康监测、命名、术语)报批,完成《实验动物 福利通则》征求意见及审查送审稿、推动四项强制性国标修订工作。

2、团体标准制修订
      2020年12月1日,制订颁布团体标准《实验动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动物模型制备技术规范》(标准号:T/CALAS 98-2020),规定了模型制备过程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范,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
颁布了《实验动物 免疫缺陷小鼠、大鼠病原监测》等23项团体标准。

八、技术咨询服务与评价工作
      2020年学会组织专家共开展了15项技术咨询服务活动,为国内科研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等级培训及水平评价
      2020年8月14日在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基地、9月3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基地、10月16日在上海农林技校继续教育基地、10月22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继续教育基地、10月23日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继续教育基地分别举办实验动物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考试,全年对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甘肃、安徽、吉林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230位具备考试资质并经过技术培训的人员进行了水平评价,并为通过专业水平评价考试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颁发专业水平评价证书,全年通过率约为91%。

2、实验动物资源评价
      颁布了《实验动物新资源鉴定与评价条件和程序(试行)》和《实验动物新资源登记实施指南(试行)》。

3、实验动物模型评价
      按照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制定的《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管理管理办法(试行)》,对人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毒袭肺证小鼠病证结合模型、人类冠状病毒229E(HCoV-229E)感染小鼠肺炎模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恒河猴感染模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转基因小鼠感染模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仓鼠感染模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猫感染模型进行了实验动物模型的鉴定与评价。

4、实验动物机构认证
      初步开展了实验动物机构认证的工作,完成了部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公司的成立、核名,注册等)。

5、疫情期间的科技咨询服务
      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专家优势,组织专家为国内科研单位或企业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或产品的研发服务。

九、信息化平台建设
      2020年,学会继续通过学会官网、微信、会议系统、投稿系统、电子通讯等为中国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会的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提供各种服务,为学会党员同志创建党员学习阵地,并向爱好者提供实验动物科普知识和科普活动互动。
      此外,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大对学会的宣传力度。我们在智慧科协两大应用平台“科界”和“绿平台”均已开设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专栏,不定期发布学会的动态,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了解学会、关注学会。

1、疫情科普知识宣传
      利用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科普知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新冠肺炎的日常防控以及新冠肺炎与动物、宠物与疫情等科普文章。

2、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
      根据科技部部署和科技攻关需求,中国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信息中心建立了“国家动物模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于2020年3月27日正式开通。学会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服务全国,服务相关各方。整合国内的动物模型资源,不断更新和完善动物模型的各类信息,包括模型的评价标准,引导模型构建的技术水平提高等,真正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为科技攻关,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十、学会党建工作
      2020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党委、党支部继续根据中国科技社团党委的要求,深入学习十九大及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积极组织党员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

1、制作宣传展板
      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党委联合开展动研所抗疫英雄风采宣传展板的制作,宣传在抗击疫情中涌现的优秀党员事迹。共制作“抗击疫情,冲锋在前”展板24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科普展板4块。

2、女科学家创新成长—爱国爱家主题报告会
      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党支部主办,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协办,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女科学家创新成长—爱国爱家主题报告会”,于2020年12月5日在杭州举办。实验动物行业的女科技工作者代表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3位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杰出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女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教授,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秦川教授,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姜爱芹研究员。她们分别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攻克医学难题”、“实验动物科技对医学发展与人类健康的贡献”、“女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制约因素和必备素质”为主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3、网络宣传
      利用学会官网的党建专栏、学会党建公众微信号及时传达转载中央精神、中国科协党建活动,提供各种学习材料,供党员学习交流。

十一、取得的进步与积累的经验
1、2020年突发疫情,学会作为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术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学会自身的优势,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根据形势,积极开展有关疫情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科学普及的活动。

2、为配合国家防控疫情的需要,2020年学会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转变了开展活动的方式,通过网络开展线上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

3、能够及时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科前沿,以科学的态度发出声音,普及科学知识。

十二、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1、由于疫情原因,学会的各项活动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多项活动不能按期开展。即使开展的活动,也未能完全达取得很好的效果。

2、对于线上活动的开展,遇到很多新的挑战,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改进线上举办活动的方式,让线上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总之,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各方面的领导和支持配合下,带领广大会员,根据形势最大程度的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学会将继续发扬取得的成绩,继续加强发挥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创新活动形式,找准切入点和工作抓手,紧跟时代发展,瞄准学术前沿个热点,继续引领学科发展,为创建一流学会,共同努力,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