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冠疫情仍在严重影响着社会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学会的各项工作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在上级主管部门、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在各种不利的条件影响下,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势利导的积极组织专家、会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一、坚持政治引领,指导学会各项工作
1、学习二十大精神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引导广大党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学会组织党员、会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二十大精神引领学会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2、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积极响应号召,学习和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作用,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相应措施,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并着眼于国际领域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评价体系,提升中国实验动物机构福利伦理工作整体水平。
二、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猴痘病毒学术沙龙
2022年6月10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及《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编辑部,以线上形式举办了首期“猴痘病毒学术沙龙”。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秦川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董小平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郭斐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魏强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孙岩松研究员和秦成峰研究员、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刘瑞康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刘江宁研究员和鲍琳琳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彭辰教授应邀在沙龙上做了有关猴痘病毒的基础研究、诊断策略和疫苗研发等内容的精彩报告。2400余人次在线上参加了本次沙龙。
2、猴痘病毒沙龙——One Health与猴痘防治
2022年8月26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及《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编辑部,以线上形式举办了第二期“猴痘病毒学术沙龙——One Health与猴痘防治”。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秦川教授、中山大学陆家海教授、英国皇家兽医医学院院士Dr. Judy MacArthur Clark、剑桥大学病理学专家 Geoffrey L Smith教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刘瑞康研究员,分别以“One Health与猴痘防治”为主题做报告。1500余人次线上参加。
3、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标准化研讨会
2022年3月24日-25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和实验动物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标准化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内多个领域的顶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采取线上会议方式召开,听会的专家、学者达300余人。
4、动物模型与生物安全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2022年10月17-21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动物实验生物安全委员会、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新发再现传染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协办的2022年“动物模型与生物安全理论与技术研讨会”暨国家继续教育线上培训班顺利召开。
本次研讨会针对主要针对新发及重要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救治和科学研究的动物模型与生物安全需求,围绕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与动物模型、传染病防治与感染免疫研究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并结合中心实验动物平台技能培训,开展了动物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相关管理和防控的理论和技术的前沿进展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与培训。来自全国的200多位实验动物行业从业人员、动物模型研究与生物安全管理与技术领域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网络会议的方式进行。
5、实验动物模型研讨会
2022年7月26-28日,2022年实验动物模型研讨会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年会在宁波市院士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与空间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协办,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承办。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实验动物模型研发、生产和应用领域和航天医学领域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正式注册代表近130名。
6、实验动物资源与模型技术论坛
2022年9月3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资源鉴定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病理专业委员会、北京灵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承办的“2022年实验动物资源与模型技术论坛”在北京圆满举办。
本次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邀请国内实验动物专家、相关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参加了线下活动,另外,共有约3500余人次通过线上形式参加本次论坛。
7、第十二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2022年9月23-25日,第十二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医药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承办。
大会特别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苗明三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冷静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汪永锋教授、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执行主任蔡卫斌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严灿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小野研究员等14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医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疾病模型辨证探讨、比较医学学科建设、基因工程动物应用等主题做了精彩报告,从不同视角进行多方面解读。
本次会议共收集到论文92篇,举办了“青年论坛”,来自全国11所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5名青年才俊进行了科研工作、成果的分享,本次论坛给青年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调动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提升中医药实验动物专业相关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中英第七届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国际论坛
中英第七届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国际论坛”于2022年11月8日至10日以线上形式举办,来自国内外近500位代表报名参会。
本次论坛共设6个主题,来自英国、美国、丹麦、葡萄牙和中国的主讲嘉宾,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和现场的学术交流。论坛根据前期组织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领域学术交流和技术需求调研,精选拟定的20多个问题,演讲嘉宾针对这些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演讲嘉宾和现场与会代表之间进行了专业互动和问答,这一过程同样精彩。
9、“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项目研究
学会承担了“中国科协十大代表调研课题----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项目。开展了“实验动物‘卡脖子’技术制约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课题研究。在实验动物资源、技术、试剂、设备等几个方面整理了清单,最终形成了“实验动物‘卡脖子’资源清单及对策建议”、“实验动物‘卡脖子’技术(含试剂及设备)清单及对策建议”两篇调研报告,提交中国科协。
三、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的培训
1、实验动物管理师高级研修班
2022年5月12日-13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实验动物管理师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本次培训主要面向全国实验动物机构中承担实验动物管理职责的从业人员。有来自北京市、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贵州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天津市、吉林省、重庆市等37家机构(包括学校、医院、企业和科研单位)的80余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分为四个专题,全程采取线上培训形式。本次实验动物管理师培训项目也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ICLAS)亚洲区域培训项目的一部分。
2、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宣贯培训
2022年5月31日,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线上宣贯培训会顺利召开。本次培训由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宣传工作组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CRO分会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800余人参加了培训和研讨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实验动物行业管理者及使用者对国家标准的理解,帮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实施国家标准,也为大家建立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提供依据。今后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将根据国内实验动物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培育召开系列主题的实验动物标准化研讨会。
3、动物实验基础操作技术培训
为了满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需求,使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掌握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础操作规范方法,2022年7月30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承办的“动物实验基础操作技术培训”暑期班在北京成功举办,培训地点选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有来自北京市、河北省、福建省、黑龙江省从事实验动物研究相关领域的20余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4、实验动物核心技术(第一期)”培训班
为了让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掌握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规范操作方法,2022年9月17日-9月18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医多多(武汉)医学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实验动物核心技术(第一期)”网络培训班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培训有来自全国各省份的专家、代表共40余人参加。
5、实验动物核心技术(第二期)”培训班
为了满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需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掌握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规范操作方法,2022年11月19日-11月20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医多多(武汉)医学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实验动物核心技术系列培训-“实验动物核心技术(第二期)”网络培训班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培训有来自全国各省份的专家、代表共50余人参加。
6、第六届动物实验技术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锻造一支技术过硬、技能高强的生命与医学科学研究技术人才队伍,本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创造条件参与培育新生代技术力量的成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神经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实验动物学会教育培训科普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11月26日采用在线网上进行了“第六届动物实验技术技能培训”。
7、实验动物管理师高级研修班
2022年12月15日-16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实验动物管理师高级研修班”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培训主要面向全国实验动物机构中承担实验动物管理职责的从业人员。有来自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山东省、湖北省、福建省、辽宁省、吉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33家机构(包括学校、医院、企业和科研单位)的80余位老师参加培训。
本次实验动物管理师培训项目也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ICLAS)亚洲区域培训项目的一部分。
8、从业人员岗前培训
2022年共举办2期上岗证培训班,8月份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合作举办培训与考试,9月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合作举办培训与考试,培训与考试人数总计189人,全部参加了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考试并取得证书。
四、结合实验动物与疫情防控,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1.“实验动物学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普的深度融合转化”科普沙龙
2022年11月12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实验动物学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普的深度融合转化科普沙龙”活动,共300余人参加。沙龙上学会理事长秦川等5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为《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两翼理论”指导下科技前沿与科普创作互促融合》《实验动物与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与航天医学》《惊心动魄 好在有你——实验动物与新发传染性疾病》的报告,向公众普及前沿科技与科普创作、实验动物对生命科学的重大贡献、实验动物与航天医学、新发传染病以及动物福利等相关知识。本次活动旨在为今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实验动物原创优质科普内容创作,促进前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科普资源提供新思路。
2、创建“院士专家科普创作工作室”
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学会今年成立了“比较医学院士专家科普创作工作室”,充分发挥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同时利用对工作室全流程的跟踪研究,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提供借鉴,为原创科普精品生产提供案例支撑。
3、出版科普图书
主编撰写了《我的替身生涯》一书,以医学实验动物自述的形式,概述了实验动物科学,把相对枯燥的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有机地串联起来,将科技成果向原创科普作品转化。该书由知名院士专家团队编写,内容权威,又不乏轻松、幽默,满足读者多方位、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4、制作科普宣传漫画
完成《比较医学极简史》《不可把我当宠物养》《人类替身 惠及每人 科学人文 感谢感恩》三篇与实验动物相关的科普漫画,把知识点浓缩,以更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理论知识艰深枯燥的外表,拉近大众与“高冷”科学之间的距离,增强科普的趣味性。在公众号、科普中国、头条号、微博等平台进行传播,阅读量达到50万+,大众健康报、中国科学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也纷纷进行了宣传报道,真正达到让科学知识普及的目的。
5、策划、拍摄科普宣传视频
完成《科学家与人类替身的故事(上、下)》宣传视频,突出传承科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线上线下科普宣传
结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等特点,以公众关注和渠道需求为导向,积极入驻科普中国平台,并充分利用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科普微博账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学会官网等,发布科普文章/视频74+次,如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科学发声,“加强防护,科学‘战疫’”、“严防奥密克戎,这些要点不能忘!”等;开展科学辟谣“快递一波接一波,怎么收取才安全?”、“关于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和加强针比例的倡议书”等;开展专业知识普及“基因与蛋白质书写规范”、“细菌拉丁名书写规范”等。此外,利用社区橱窗,为周边5000余名居民科普了“六个问题弄懂新冠抗原自测”、“关于核酸检测,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等相关知识。让公众方便快捷地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知识,指导公众做科学、必要的防护,倡导健康生活。
7、继续开展特色志愿者队伍建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志愿服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扩大学会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增强服务意识,更好起到科技帮扶作用。学会持续面向社会招募“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技志愿者”。现有科技志愿者54名,积极参与学会今年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
8、积极宣传与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
认真落实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学会组织和推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学会推荐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成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9、组建科普传播专家团队
为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助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学会已组建“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普传播专家团队”,鼓励更多行业专家参与到科学普及中,并扩充科普人才队伍,培养在读博士生参与科普实践。
五、继续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1、实验动物机构福利伦理认证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
为推进中国实验动物机构福利伦理评价工作,2022年2月7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机构认证工作委员会通过腾讯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秦川理事长,赵宏旭秘书长,实验动物机构认证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及秘书处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实验动物机构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德生教授介绍委员会成立以来所作的工作,以及未来学会开展认证工作的形式,对即将开展的福利伦理评价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实验动物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2年工作会议
2022年3月24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2年第1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设主会场,35位全体委员参会。
会议由主任委员佟伟民教授主持。首先专委会向志光秘书长汇报了专委会2021年工作报告编制情况,并将2022年专委会工作计划提交会议讨论。
3、实验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年会
2022年7月26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召开工作年会。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汇报了过去一年委员会的财务收支,以及过去一年来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并就委员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后工作计划进行了介绍,重点就如何开展中医药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请委员们和特邀专家们进行讨论。与会专家就上述内容积极发言,尤其是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定义、分类、如何制定中医药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4、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根据学会工作实际,遵照章程要求,召开理事会会议,审议学会年度报告和下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延期换届等事宜。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学会重要工作,如奖励办法的修订、团体标准的审批等。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筹建换届选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会议讨论学会换届方案。
六、期刊编辑与出版
1、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AMEM)
《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AMEM)于2018年3月创刊,双月刊,目前,AMEM已出版15期,并已相继被ESCI、MEDLINE、PMC、CSCD、DOAJ、Scopus,中国知网、万方等多个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并设立热点专栏,封面全新改版。
2、《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从1993年创刊至2022年,继续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等数据库收录。自2022年9月《中国实验学报》由双月刊变为月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在1991年创刊后至2022年,继续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等数据库收录。
3、举办主题沙龙
三刊一起承办两次“猴痘病毒系列沙龙”,线上举办,每次参会人数均超过1500人。AMEM在2022年第4期和第5期分别出版了沙龙相关评论文章和会议报道,评论文章被引用次数超过同期文章平均值。
4、202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AMEM获得中国知网主办评选的“202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并完成了中国科协2021年度全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国际学术交流方向)项目。
七、科技奖励与人才举荐
1、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
2022年度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按照学会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要求,于今年7月启动推荐工作。
2、各项人才举荐
学会一向重视人才举荐的工作,本年度,学会开展的推荐和宣传工作包括: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和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候选家庭、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2022年“最美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2-2024年度)、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23年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集体)等。尤其是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举荐和实施多年来,得到了实验动物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年度经学会推荐,5位优秀的青年人才成功入选。
八、实验动物标准制定
1.团体标准的起草制定
2022年共完成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审查第七批团体标准13项(表1),待报批学会常务理事会。迄今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已发布111项团体标准(表2),内容涉及基础、管理、质量控制和检测等方面。
2.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汇编
出版编辑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汇编》(第六卷)。
3.标准提案征集
2022年再次面向全国征集实验动物团体标准提案,收到提案31项,立项24个(第八批,表3),为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奠定基础。
4、团体标准复审
2022年3月24日,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召开会议对2018年前发布的团体标准(共63项)进行复审。其中基础通用标准2项,管理类标准13项,质量控制类标准23项,检测方法类标准25项。经过讨论和各位委员反馈,标准分会计划废止4项已转化为国标的团体标准,对14项方法类标准进行修订。
5、实验动物标准编写和宣贯培训班
2022年12月5日,标准分会和TC281宣传工作组共同召开“实验动物标准编写和宣贯培训班”,本次会议上秘书处分享了实验动物标准编写的要点,并对3项国家标准和11项团体标准(第六批))进行了宣贯。
九、技术服务与评价工作
1、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等级培训及水平评价
2022年8月19日,2022年11月5日分别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继续教育基地、上海农林技校继续教育基地举办了实验动物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考试。本次考试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包括实验动物助理技师(初级)、实验动物技师(中级)和实验动物技术专家(高级)三个等级,来自全国各地的共140位考生参加了考试。
考试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际操作部分,严格依据《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动物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实施细则(试行)》进行。
3、实验动物资源评价
2022年8月18日和11月30日,按照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制定的《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资源鉴定与评价条件和程序(试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资源登记实施指南(试行)》,分别完成了4个实验动物资源的鉴定与评价,包括“中畜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中农巴马小型猪LDLR基因缺失品系”、“中农巴马小型猪ApoE基因缺失品系”和“中农巴马小型猪ApoE和LDLR双基因缺失品系”。
4、实验动物模型评价
按照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制定的《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模型鉴定与评价管理管理办法(试行)》,完成了1个动物模型的鉴定与评价:高嘌呤饮食诱导的高尿酸血症鹌鹑模型。
接受受理4个动物模型的鉴定与评价:非人灵长类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管插管途径感染水貂模型、TALEN基因编辑构建HOXD13突变所致V型并指(趾)C57小鼠模型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制备Wnt1: c.620G>A突变成骨不全症大鼠模型。
5、实验动物机构认证
(1)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评审专家委员会
面向全国行业机构、组织、单位推荐的评审专家,征集专家名单200余位。经过专家对有关体系文件的学习,进行了评审专家的评定活动,通过两批次的线上问答方式完成专家的审核工作,确定了首批学会认定的30位评审专家。
(2)建立文件体系
起草、修改、完善机构评价的体系文件,完成了《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工作委员会管理办法》、《技术服务合同书》、《流程图》、《流程简要说明》、《审查表1》、《审查表2》、《审查表3》、《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现场评价》、《实验动物机构福利伦理评价工作程序》、《实验动物机构福利伦理评价申请书》、《受理通知书》、《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等文件第一版的编写、修订工作。
(3)专家培训
组织两期首批专家学习评价的体系文件,并通过线上的问答方式完成专家的审核工作。根据线上专家的反馈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完善、修订机构评价的体系文件,为接下来的机构评价做准备。
十、国际交流与合作
1、参加第9届3Rs国际研讨会
2022年6月22日至24日,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实验替代中心、美国农业部动物福利中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动物福利办公室、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和比较病理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年度3Rs研讨会在美国巴尔的摩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通过合作提高动物福利,获取更加精确的结果”。受大会主办方的委托和邀请,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秦川代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参加了本次会议的线上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介绍》的演讲。
2、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密切合作
申请加入美国实验动物学会全球合作伙伴(global partner),申请加入国际实验动物医师联合会(IACLAM)。
十一、信息化平台建设
2022年,学会继续通过学会官网、微信、会议系统、投稿系统、电子通讯等为中国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会的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提供各种服务,为学会党员同志创建党员学习阵地,并向爱好者提供实验动物科普知识和科普活动互动。
此外,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大对学会的宣传力度,除在智慧科协两大应用平台“科界”和“绿平台”均开设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专栏,不定期发布学会的动态外,今年我们还开通了抖音号和视频号,不定期发布学会活动及科普视频,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了解学会、关注学会,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实验动物行业。
十二、学会党建工作
2022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党委、党支部继续根据中国科技社团党委的要求,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会议精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积极组织党员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
1、组织观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学习二十大报告。
2、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分享活动
3、为党员干部发放《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学习材料,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心得感悟分享活动
4、组织党的二十大知识学习竞赛,巩固党员学习成果
5、接收一名预备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
6、利用学会官网的党建专栏、学会党建公众微信号及时传达转载中央精神、中国科协党建活动,提供各种学习材料,供党员学习交流。
十三、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1、由于疫情原因,学会的各项活动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多项活动不能按期开展。即使开展的活动,也未能完全达取得很好的效果。
2、对于线上活动的开展,遇到很多新的挑战,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改进线上举办活动的方式,让线上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总之,2022年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各方面的领导和支持配合下,带领广大会员,根据形势最大程度的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学会将继续发扬取得的成绩,继续加强发挥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创新活动形式,找准切入点和工作抓手,紧跟时代发展,瞄准学术前沿个热点,继续引领学科发展,为创建一流学会,共同努力,继续奋斗。